最近John Berger的作品似乎在台灣突然變得很潮,
潮到在Google上面打上搜尋關鍵字「觀看」,就會在下拉式選單中跳出「觀看的方式」,
也就是John Berger最出名的一本書的名字。
還好有學妹的盛情推薦,要不然身為腐宅一枚,
從來不看很潮或是會被放在藝術類的書架上的書的敝人,
大概怎麼也不會接觸到這本有趣的作品了。
看了「觀看的方式」以後,
不免令人聯想到,
很多人都說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太依賴視覺來認識我們的世界,
我們總是很習慣說自己「在看」或是「看到了」什麼,
而我們也習慣於使用文字和影像來表述自己的意識,
然而,仔細一想,我認為聽覺可能更是一種我們習慣讓世界進入自己的方法。
聽覺和其他幾種感官不同的是,
聲音可以主動地進入我們的意識,
相對於我們不刻意去「觀看」一個影像,
那個影像就不會被我們「看見」,
當一個聲音出現,
在我們刻意地忽略她之前,
我們總是會「聽見」那聲音。
在聽覺中,我們更能注意到發聲者和聲音的聆聽者,
在這時,我們也更容易意識到我們和對方處於一種關係之中。
更進一步地說,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與我們所知覺的對象的關係時,
(簡單的說就是當我們「注意」到我們所注意到的人事物的時候)
我們使世界成為「自己的」世界,
這時我們就不只在「觀看」著世界,而是在「閱讀」、「言說」著世界,
觀看是為閱讀與言說而服務,
而閱讀和言說是基於聽覺上的意識活動。
(除了手語以外,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建立在聽覺的基礎之上)
當我們去閱讀我們周遭的世界時,
其實就是在聆聽世界的吟詠:
世界總是對我們說著話或唱著歌,
即使我們閉上雙眼。
和戀人的目光相較之下,
戀人在自己耳邊的話語更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接吻和做愛的時候,真正投入其中的人往往會閉著雙眼,
卻不願錯過對方發出的任何聲音。
聲音使得其他的感官變得更加有真實的空間感。
對於很久沒有接觸的人,
我們對他的面容的印象很可能已經模糊,但他說出話語的聲音卻仍然是那麼的清晰,
或者說他的形象正是保存在那獨特的語調、節奏和音色中...
聲音作為一種藝術形式,
其歷史也許和人的存在同樣悠久,
一句情話或是為了讓人欣賞學動物的叫聲都是最簡單的聽覺藝術。
從這裡可以發現,聽覺藝術有一個明顯的基本目標:
影響聆聽者的情感與思想。
而在錄音技術出現以前,
聽覺藝術完全是一種表演藝術,
每一次的演出,
(即便是學習音樂的小朋友被師長強迫的演出)
都是表演者和作品間一次獨一無二的對話,
對於聆聽者而言也相同。
就像當我們用自己的聲音在兩個不同的時候唱同一首歌,
或者是用同樣的樂器在不同的時候演奏相同的樂曲,
即使相同的表演者使用相同的樂譜進行兩次演出,
這兩次的演出也不是「相同的」演出。
在聽覺藝術的領域中,
同樣有一種試圖將作品化約為某種不涉及聆聽者的經驗的、
「形式及其效果的集合」的企圖,
在很久以前的拙作中曾有提及,
現在想想,這可能並不是這塊土地獨有的現象。
但事實上,和其他形式的藝術一樣,
聽覺藝術同樣與聆聽者實際的生活經驗密不可分。
在各種社會中,政府以及宗教上的儀式裡,
音樂往往被納入為禮儀的一部分、
在無聲電影的時代,
電影院裡總是留了位置給現場演出的辯士與樂手、
從最早的大型機台開始,電腦遊戲也總是少不了配樂,
儘管聽久了以後我們常常會忘記配樂的存在;
當我們想要為自己或是某一個(群)人製造某種氛圍,
我們也時常會想到使用音樂。
聲音的的主動性,也往往被運用在促使人投入某個情境,
聽覺對於意識可以產生一種很好的填充效果,
如果音樂能夠讓聆聽者激發與情境互有共鳴的想像,
那麼我們的想法很容易不自覺地就會受到音樂與情境的牽引,
朝向某個特定的方向。
但若是選擇的音樂與其他感官的情境引導聆聽者激發不同的想像,
則往往會引人發笑。
而即使只是單純的「欣賞」某一部作品的某一次演出,
我們同樣將其「閱讀」,
並且讓這次演出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我們對音樂與情境展現的意義的理解總是相互影響著。
錄音技術的發展,
使得某一次的演出的聲音可以不斷被複製,
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地方被重複播放,
而某部作品最初被某個演出者演出的錄音,
也往往被賦予了一種「原典」的地位,
相同演出者在往後演出同樣的作品,
通常會被人們和一開始的「原典」來比較。
(在流行音樂中,
由於作品是為特定的某個演出者而作,
還包括了不同演出者對於原本「屬於」最初錄音的演出者的該作品的演出,
即我們平常所說的「翻唱」)
也就是說,「原典」提供了一種比較演出品質好壞的基準,
至於什麼是好什麼不好,
我認為無論是對於作品或是演出,
好與不好,端看作品或者演出能夠賦予聆聽者的想像力多寡而定:
對於某個人,好與不好不應該由某種權威來判定,
而是取決自己是否感受到一部作品或演出「是對自己唱的」。
我們不會因為覺得「聽懂了」就對好的作品或演出感到厭煩,
好的作品與演出總是可以對著我們吟唱,
唱出我們的過去、現在,以及自己所期望的未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