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約十歲的時候開始,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幾乎完全不聽鋼琴獨奏的作品。
那時候總是覺得音樂就是要「唯美」,
怎麼說也沒辦法接受一種樂器的聲音竟然可以如此的不優雅又充滿俗氣,
特別是這種樂器演奏的樂曲還被列入「古典音樂」之中...
糟糕,這樣看起來我以前好像也很文青的樣子啊>"<
不過沒關係,反正我現在已經是一條又宅又腐的魯蛇了^.<
說到魯蛇,這一篇廢文的主角蕭邦,可是魯蛇中的霸主啊!
被稱為「鋼琴詩人」,蕭邦的作品幾乎全都是鋼琴獨奏,
在開始說蕭邦之前,就先來說說鋼琴吧。

蕭邦的時代,就是鋼琴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之前,西方的音樂處在古典樂的時代,
古典樂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後文藝復興的時期,即16世紀後期,
這個時期,也就是資本主義的開始萌芽之時,
各種藝術都出現了一種私有化的傾向,
音樂的主流從教會的詩班、大型公眾慶典中的演奏和走唱的流浪藝人,
變成王公貴族富商巨賈的廳堂中由受雇的專業樂師組成的樂團演奏,
也就是現在古典樂傳統的起源;
不過相較於同時代的繪畫傳統幾乎全部被油畫所壟斷,
音樂的傳統從傳唱的民謠、教會詩歌和歌劇中仍然保存了一定的公眾性與草根精神,
(所以我喜歡韓德爾遠過於喜歡巴哈)
這也許和音樂的進入門檻有關:要請人畫一張畫,或者向他人購買都所費不貲,
但身無分文的人一樣可以唱歌,那個時代作為中下階層的娛樂的歌劇門票也用不著花上太多錢。

繪畫的領域中以油畫作為主流的傳統在19世紀末被攝影終結,
(這時也開始出現對一般民眾開放的公共美術館)
古典樂作為主流的音樂傳統則早了一個世紀,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被鋼琴所結束。
鋼琴作為第一種為了大量工業生產而設計的樂器,難免少了份優雅,
然而鋼琴能夠讓複雜的音樂作品得以在一般中下階層民眾的家中被演奏,
從那時候開始,主流的音樂形式就由現代流行樂的傳統主導,
(或許這是一個19世紀以後的音樂作品和更古老的作品相較起來,
往往到現在還廣受喜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那些作品本來就是流行歌)
決定音樂家的財務狀況的不再是能否找到一個支持自己的有錢贊助者,
而是樂譜(後來變成唱片)和音樂會門票的銷售量,
先是出版商,後來變成唱片公司與媒體取代了有錢的贊助者成了音樂世界的主宰。

鋼琴的出現或許可以說是大眾流行文化的發端,
而蕭邦是最早完全投身於這個新傳統的作曲家中的其中一人,
相較於舒伯特、白遼士、李斯特以及舒曼等其他最早期的明星,
蕭邦對於舊傳統的質疑最為徹底:
在1832年以後蕭邦幾乎任何沒有鋼琴獨奏以外的作品,
(唯一的例外是1846年的《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op.65》)
大多數的創作也都不使用古典時代留下的傳統曲式,
而在樂曲中使用的各種表達,(在中華蕭邦音樂基金會有詳細的介紹)
也很明顯地完全是基於鋼琴的彈奏方式與音色所獨創。

然而不僅只是使用的音樂語言,
蕭邦的作品所表達的內涵也完全跳脫了古典樂和民謠傳統的典型,
非但不唯美,往往還帶著刻意營造出的「不美」、「不優雅」,甚至於引人作噁。
因為如此,即便我開始聽鋼琴曲之後,
蕭邦的作品還是讓我感到完全無法接受。
開始聽蕭邦,是在從流亡的生活回來以後。
只有一個詞可以同時描述蕭邦的所有作品:荒謬。
以前的我是絕對無法接受這樣的作品的,正因為太荒謬。
在比較有名的前現代作曲家中,再沒有誰能夠寫出這樣的情感,
這大概是即使在現代,蕭邦的作品仍然廣受歡迎的原因。

他是在世界上被拔根的人,
與他一生相伴的只有鋼琴,和沒有出口的荒謬。
如今他的作品卻成為世上無數為荒謬所苦的人的陪伴,
這本身又是何等的荒謬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amnothing 的頭像
    iamnothing

    不對位的對位法

    iamnot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