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話學的系統性研究
大約始自二十世紀初期
隨著人類學與考古學在西方世界的發展
人們開始將原本在基督教傳統下
針對一神教經典發展的詮釋學以及其他的文學理論
用於解構各文化脈絡中產生的神話故事的本質和發展脈絡
在這個架構上形成的學術體系
就稱為「神話學」(mythology)

神話學的客體也就是所謂的「神話」
神話的敘事內容在形式上並不需要有神
像佛教、實證主義與許多關於族群形成的神話中都沒有神的出現
但神話必然是一個「英雄傳說」──
以傳奇式的形象
記錄了一個或多個英雄在時空中的生命旅程的故事
而在本質上來看
神話的內容則代表了在某個時空中
某個族群的人們對於宇宙、世界、生命或是族群自身的理解模式
而做為生命朝向超越性或理想性的指引

一個典型的神話的內容在帶領人們去當英雄:
即對於如何藉自己的行動努力使生命與超越性或是理想性連結的揭示
在典型的神話之中
人是主體而超越性則做為客體
但是在一神教的經典當中
卻告訴人們去當一個「人」
超越性卻具有其絕對性
人應該、也只能夠發覺超越性對生命的啟示並做出回應
而不能由行動完成自身對於超越性或理想性的連結
儘管在一神教經典中人與超越性間的關係
可能是人作為客體或是互為主體
但超越性明顯的具有絕對的主體性是無庸置疑的
而在這樣的模式裡
人在本質上也就不可能成為英雄

因而
在一神教的經典中雖然也使用傳奇式的形象
揭示人與超越性或理想性的關係
但在相似的敘事形式與內容裡
卻有全然相異的結構
無法做為以超越性或理想性為目的地的「英雄之旅」的指引的一神教經典
是否符合對於神話的定義顯然不無疑問
而由於目前神話學的傳統中
普遍將上述的指引性置於其基本假設中
在這個前提下分析一神教經典
必然會對其精神產生完全謬誤的認知
且在神話學的脈絡出現之前
其方法原本就早已用於對一神教經典的研究中
如果因為在敘事的形式與內容上的相似
而將對於一神教經典的研究加上這項不符合其性質的前提
聽起來是非常可笑的事
故吾人認為不將一神教經典視為神話
是較為妥適的做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amnothing 的頭像
iamnothing

不對位的對位法

iamnot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