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蛋國民黨最喜歡罵蠢蛋民進黨的一句話
叫做「意識形態治國」
還記得之前媒體採訪劉兆玄
對於特區政府第一任教育廳長的看法
他的回答就有一句:
「要對問題深入、不要有意識形態,應與選舉保持距離。」
看他那副齜牙咧嘴的樣子
還真是令人發噱
可是「意識型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Raymond William在其整理社會科學用語的著作「Keywords」裡面
為「意識形態」一詞整理出了三種定義:
最廣義的意思也就是思想和意義的產製模式
其次是專指某一個特殊群體的信念體系
最狹義的一個解釋
則是針對主控社會資源的群體
用以使被掌控者接受其地位之合理性的信念系統
以最廣的定義而言
每個人、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
除了去墳墓裡找
恐怕是找不到不按照意識型態行事的人了
以第二種定義來說
每一個政治組織對公眾事務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意識形態
才能夠有整體性的規劃和處理公眾事務
教育單位的決策官員如果沒有一套意識形態
要怎麼決定未來的教育政策呢?
不同政治團體的競爭
也就是在各自希望公共事務會依循著他們各自的意識形態而行
再放大一點看
「政治人物」這整個群體
又必然有一個以權力的獲取為中心的信念體系
這麼一看
人類的歷史上似乎只有國家還沒出現的時候
才有不用意識形態治國的情形
而以第三種定義來說
國民黨一直都是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
民進黨就是表面上在爭取民主
骨子裡其實就是想要排除現在的既得利益集團然後取而代之
在這個定義下
民進黨是反意識形態的力量
國民黨不但自己才是意識形態
還「意識形態治國」了五十五年
這次的選舉結果
就是國民黨使用了絕對優勢的媒體管道和教育資源
讓意識型態滲入被剝削的中下階層中所造成
而教育本身
永遠都是既得利益者灌輸意識形態的工具
如果想要不意識型態的教育主管
那杜正勝絕對是新內閣的最佳人選
不管採用哪一種解釋
顯然可以發現以下兩個一致性:
第一、罵民進黨「意識形態治國」是件愚蠢的事
第二、沒有意識形態的教育廳長或許不存在,或許不可能被抓去入閣
要罵人之前
總該要選對詞罵才對吧?
唉
國民黨自詡有很多人才
推出的特區行政局長人選
就是這麼一副德性──
看來他們對於「人才」的定義
值得好好探討一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