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虛空的世界中,
人們用以慰藉生命的信仰多如繁星,
但是就其所追求目標的性質來看,
似乎可以將其簡單的分成兩類:
形而下的與形而上的。
(儘管我們也許可以說做為一切價值判斷的基礎,
信仰本身就是形而上的,
但信仰的對象未必也同樣要是形而上的。)

若我們將形而下的信仰用一個詞來概括,
就是社會所認定的成功或者成就,
諸如出名(好名聲或惡名、死前或死後)、物質的享受、
對別人的生命、生活或者思想的控制與影響(強制或是對方自願的),
即使他們可能使用某些形而上的理念做為工具,
這樣的人事實上最關心的只有社會學的問題,
藉此為自己累積權力、名聲、經濟或者文化資本,
從對這些資源的享受,
以及人們的恭維、羨慕或嫉妒中取得成就感,
而這些資源的累積也帶來更大的貪婪,
一方面是因為害怕喪失累積的資源,
使自己失去在他人眼中的地位而時常感到不安,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樣的人永遠在與別人或是自己的比較中感到不滿足。
這些被欲望控制的人的行事只會考慮自己的利益,
其他的一切不過是自己達成手段的工具,
要讓這樣的人變得有智慧,
大概要比讓駱駝穿過針的眼還要難;
若說崇拜起這樣的偶像是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尊嚴最大的踐踏,
我想大概也不為過。

形而上的信仰用一句話來說,
或許可以歸結為對於自己的生命以及生命和世界間的關係的一種理想,
這類理想的範圍可能只及於自己,
例如追求自身在現世或者是現世之外的快樂(諸如永生、超脫輪迴...);
可能也包括周圍的某些人,
像是真心的以讓自己身旁的人能夠幸福為目標;
這樣的理想也可能是追求在每個不同的個體間某種合宜的關係模式或社會制度(如和平、自由、共產...),
或者在這以上還擴及一種每個人和宇宙秩序間的關係(天國、淨土...)
若是真實的獻身於形而上的信仰,
至少能夠讓人有能力發現自己與和自己有接觸的生命,
而變得更有人性、也多少能夠以尊重和憐憫的心與其他的人與物同在,
假如能夠持守這樣的信仰,
隨著經驗的累積,
這也會使信仰者的生命狀態趨向平安而有智慧。

在這兩類以外,
還有一種不尋求自身的慰藉的信仰,
只是單純的為了愛世界上的每一個對象而平白的犧牲,
這樣的信仰,
或可稱之為愛的信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mnot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